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摘要
姓名 | 邱硕元 | 学习形式 | 网络学习 | 日期 | 5.17 | |
来源 | 上海教育 | 书籍、论文名称 | 突破作业难题,开发作业富矿 | |||
主要内容摘抄(不够填写另附纸) | 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非常关注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业。特别是 2009 年和 2012 年两次国际PISA 测试的结果呈现,都让我们进一步将目光聚焦于“作业”这个的话题。 很多事实显示,作业往往会成为学生喜不喜欢一门学科、喜不喜欢一位老师的重要依据。作业能否有效地设计和实施,从某种角度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甚至影响到教育目的的实现与学生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衔接点之一,作业始终是家长及其社会对学校教育满意不满意的重要尺度。 十年前,有人说,相比课程和教学其他方面的改革,作业是教育研究领域有待开垦的“荒原”,不是没有道理的。在实践中,作业问题也的确显得“荆棘满地”。 作业负担作为学生学业负担的主要来源,始终为人诟病。 差不多十年前,上海市教委开始部署对作业的研究。这项研究并不容易。因为作业牵涉到很多方面的问题极其复杂,涉及的因素很多,包括作业的一些基本理念,作业的基本功能,作业设计、布置、批改、讲评、辅导等多方面的问题。 另外,学生真实的作业信息很难被研究者长期跟踪获得,特别是学生作业的实施与完成大部分是在家中进行,研究者对于作业完成的过程很难掌握。 2010 年,世界上比较有影响力的基础教育杂志《课程领导》推出了年度全球教师关注点排行榜,其中将作业的功能排在第一位。 在我们自身的实践中,有效教学环节中的作业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教学诊断功能、了解学情功能和进一步改进下一轮教学的功能;相反,低效的机械重复的作业,或者根本不能体现这些功能和目的的作业,则是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源头之一。 如果说“教学”从某种角度上是重“教”的体现,那么作业则是充分体现学生“学”的过程。 很多数据表明,学生作业时间长、睡眠时间短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从教师的时间安排中也得到印证,作业是占据教师大量时间的工作内容。 一个教师平均每天要花超过 2.5小时的时间用于作业的设计、批改、分析、辅导与讲评。看来,课程改革要深化、教育内涵要提升,就必须对作业问题进行突破。于是,合力攻关、加强对作业问题研究与改革就势在必行了。 当时调研获得的信息是很有价值的。 比如,大部分教师对作业时间的判断明显低于专家、学生和家长。教师估计的作业时间往往与学习成绩很靠前的学生实际完成作业所需时间接近,这说明教师在作业布置中很少关注中等生和后进生,而这就会导致作业时间长、作业量大。 又如,作业设计质量存在明显不足。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目标意识明显缺乏;作业设计各因素水平分析中选择性和多样性分值极低;作业形式上,机械重复类较多,而部分作业难度又高得离谱。 再如,作业实施与反馈水平需进一步加强。教师喜欢用对错的方式进行批改,而学生更期望教师能够指出存在的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思路;对于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主要依据经验判断,普遍缺乏对作业的统计分析。这不利于发挥作业的诊断反馈功能。 归根结底是由于我们的教师依赖校外各种质量不高的教辅资料,自身缺乏设计作业的能力,甚至缺乏判断和选择作业的能力。找到了问题,就能有针对地解决问题。 如何提高教师设计作业的能力? 在合力攻关的“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品质”这个项目中,通过设计各个学科作业的“可视化技术路径”,对于如何从作业的目标,到作业的内容选择,到作业的难度确定、作业的整体结构反思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形成了一系列可操作的措施。 教师通过“作业可视化技术路径”一段时间的培训,对作业的设计品质有明显改观。 在加强作业统计与分析的研究与实践方面,针对教师普遍把时间花费在作业批改上,较少对学生作业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原因分析的证据意识明显不足,从而导致作业的反馈与诊断功能缺失等现象,主要通过建立教师对学生日常的作业情况有意识、有计划的分析反思制度,从而为调整教师的教学策略、对学生有针对地进行教学补救提供基础。 可喜的是,作业问题的深化研究已经使得许多学校在不断优化常态作业的同时,设计出一些新的作业形式和类别。 比如活动和制作类、阅读和思考类、调研和体验类、小课题和实践类作业等等,这些让学生尝试更多情境化、跨学科、实践性的学习,让学习与社会生活建立更多的联系的作业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 在课程建设强调单元设计的同时,跟进单元作业设计的研究也是积极和及时的,对于提高学生知识的结构化和对知识应用价值的理解都是有意义的。 总之,作业是个富矿。随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作业这个不可或缺环节的研究也在走向纵深。我们期待未来在这个富矿的发掘中会发现更有价值、更加丰富的宝藏。 | |||||
心 得 体 会 | 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首先要分析学生、分析学情,根据班级的情况和教学的进程设计适合的教学设计。 作业已经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抄写的代名词,教师要倾注精力设计有效的作业题,要让做作业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愉快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