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问卷调查中,与父母经常交流的小学生有占70%,很少交流的仅有10%,说明当前小学生与父母之间交流的频率较高,一般地小学生对其感兴趣的沟通内容评价较高,对自己不感兴趣甚至反感的内容评价较低。小学生最希望父母关心的是自己的情绪、感受他们认为父母没有很好地理解自己,没有觉察到自己的情绪与感受,对自己不够尊重。
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我班学生和父母的关系比较和谐,父母关心孩子衣食住行和学习情况,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孩子也能照顾父母的感受、体谅父母,对父母充满感激之情。
我班有85%的同学愿意把心事告知父母,这是值得庆幸的。因为据网上最新的数据统计,只有16%的同学愿意和父母交流。85%与16%的对比与反差证明了我班同学还是比较愿意与父母交流,这是让我感到欣慰的事情。但是有家长反应孩子在家的表现和在学校不一样,已经开始有逆反的情绪。我找过一位同学和他了解情况,他说道:“当我想要做的事被父母允许了,或者是我付出的努力被认可,我经常会和父母聊天或者是谈心,我会收获到很多。但是一旦有一段时间我们之间因为某些原因个人造成不和,或者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而争吵,那么我们就很少讲话,有时候甚至一天都不讲一句话。有时候,我心情不好,总觉得他们好烦,好唠叨。我不想听他们讲话,渐渐的,我们的关系又一次“僵”掉了。”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不想和父母交流的同学认为他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时好时坏,时阴时雨,不怎么稳定。或许有一段时间,父母与孩子之间有共同语言,达成了共识。或许有一段时间,他们会因为有一方面甚至是一点的不和,造成短时间的“冷战”,减少了他们之间的沟通,阻碍了他们的交流。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那么现在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十分敏感,他们与父母的关系比较微妙,当孩子的心里不怎么愉悦,当孩子的心里为了某些事而担忧,当孩子为了某些原因而想发泄,那么这就有可能使是引发矛盾的导火线了。
我又发现愿意把心事告诉父母的85%的同学,是希望能够从父母身上得到一点支持与鼓励,从而继续努力。父母对于心事的倾听也会流露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关心。这是一件增进感情的好事。 令人欣喜的是,全班有90%的同学会给父母庆祝生日,买过礼物,说明有这些孩子正面向父母表达过关心。从问卷中可以看出父母与孩子的爱与沟通是双向的,是双方面的,而不是单方面的索取,或是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