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想要在世上有作为,退让是少不了的。
什么是退让?退让就是暂时性的让步,这并不意味着屈服,而是为了保存实力更好的反击。
同学们,你一定了解《胯下之辱》的故事。韩信自幼失去双亲,靠钓鱼谋生,经常遭受人们的冷眼。一次被群恶少当众羞辱,他自知形单影只,就当众从人屠夫的胯下爬了过去。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想暂时性的让步,带来的是永久的抬头,并非是卑屈;一时的退让绝非无原则和失去自尊,而是更好地前进。
还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负荆请罪》。蔺相如面对廉颇的各种刁难,并没有做任何反击,而是选择退让,他深知如若两人“打”得头破血流,那么其它诸国便会乘虚而入。在许多情况下,退让是一种聪明和智慧的体现。所以说,只有退让,才能“破镜重圆”。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进行长征。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学公退让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廉颇向蔺相如请罪,不但没人笑话,反而被传为千古美谈。有句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