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摘要
姓名 | 李霞 | 学习形式 | 网络学习 | 日期 | 2019.4.27 | |
来源 | 网页 | 书籍、论文名称 |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 |||
主要内容摘抄(不够填写另附纸) | 作业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是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普遍形式。作业也是反馈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因此,适当布置一些作业是有必要的。 一、 作业布置要注重“精” 要有针对性。“精”即“精华”。 教师要把学生从大堆的习题和抄写作业的围攻下,解救出来。为我们的小学生实实在在的减少作业量,作为小学教师就必须在作业的选择上进行一定的删选。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适时的选择作业。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针对性的题目。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二、 作业要突出多样性,引起学生的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持久学习的动力,所以我们在布置作业时要能激发孩子的兴趣, 传统的作业形式单一枯燥,读写训练量大,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且不能有效、全面地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所以,作业布置要注重方式的转变,设计出形式多样的语文作业。作业的呈现方式可以是言语的、图片的、模型的,也可以是实物的、观察的、操作的和体验的。学生对它们的兴趣,其表现因人而异。 三 作业要突出创新性 面向未来的语文教学,我们的作业要摆脱传统的“笔杆子”型,要注重向“实践型”与“创新型”的跨越。在语文作业设计上,即要求更多地注重培养儿童的灵活运用能力,在运用中强化创新意识。设计创新的作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是时代的要求,对进一步提高语文作业的训练功能有百利而无一害。语文作业的创新性,主要应体现在灵活运用课文的语言材料来表现学生的自由思想和个人见解,注重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灵活性和应变性,使学生在用语言反映思维的活动过程中,优化思维的创造性品质。在我们教学生活中,学习与生活是分不开的,我们应更多地注重生活的每一细节,然后让我们的作业与之相连系,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精神无疑是有利的。在课改环境下,无疑也是一种“减负”的有效途径。 四 作业布置要突出层次性 一个班上学生知识层次的不同,导致了它们学习能力的参差不齐。对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同一层次、要求的作业,就收不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同一作业,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可能易如反掌,但对那些能力低的学生却可能极为困难。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能一刀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能尽可能发挥学生潜能。 | |||||
心 得 体 会 |
布置作业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创新,它需要我们老师别具匠心的设计。作业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人而异,设计有效的语文作业。让语文作业成为学生增加知识,增长才干,丰富生活的向导,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的学习空间,真正减轻了孩子的课业负担。教师应该时刻关注作业的有效性,让孩子做得有兴趣,让我们的老师教得轻松自如,为新课标下的语文学习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