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培训>>文章内容
《折形状》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9-04-2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施婷婷

这堂课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做"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学习科学和理解科学,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新课程倡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里我只告诉学生研究纸的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至于如何实验,纸折成什么形状,由学生自己设计。又以实验记录的形式提示学生基本的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实验过程由学生自己控制完成。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本课教学内容向学生提供亲历科学探究的机会,学生在折形状的过程中,引起他们对不同形状的物体的承受力大小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究与物体形状有关问题的探究欲望。学生在折形状的过程中,小组协调,合理分工,动手、动脑,想方法把自己组的形状折好,完成不同形状的承受力大小的实验。当学生看到一个圆柱形的纸筒上竟然能放7本科学书时,都惊奇地叫了起来。使我真切的体会到亲历科学给学生带来的无比魅力,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提升。

本节课的心得: 

1、教学中试图营造一种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氛围。     在生生平等、师生平等的氛围中学生敢说自己的想法,容易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同时在这样的氛围中难免会出现学生自己玩的问题,这对教师的课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课中我的语言随意性大,创设了轻松的氛围。同时,过分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没有深入的思考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调控,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2、引导学生自己提问题,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从上课伊始讲述实验的第一部时提出问题开始,就像学生渗透一种提问题的意识。教学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通过试验和思考加以解决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施婷婷)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