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培训>>文章内容
《我多想去看看》(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9-03-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杨伟旗

上完这一节课,我的心里舒了一口气,备的调研课,感觉整体还不错,总结一下:

一、指导读好长句子。

一年级的课文当中有不少长句子,学生不容易读通顺,齐读时也很难读整齐,是学生朗读的难点。于是我分步开展指导,让学生先读短语"遥远的北京城  雄伟的天安门  广场上的升旗仪式",再读整句"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化解了朗读难点。并且通过我的范读,指导学生读好停顿,为之后的感情朗读打好了基础。

  二、借助多媒体,理解词语。

  "壮观"“雄伟”的意思比较抽象,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备课初期一直纠结是否要放在第二课时。最后决定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播放了2019年新年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视频,让孩子置身其中,直观地看,直接地感受,有效地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了"壮观"“雄伟”的含义。有感受才有真情的流露,看完录像,我借景抒情,请孩子们把刚才看到的场面读出来,孩子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好。孩子们在反复诵读中,情感再一次受到感染,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无形中得到升华。

  三、通过对比朗读,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本课的教学目标中有"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为此,我设计在对比朗读,学生在比较读中体会出了感叹句与陈述句的区别,体会到了反复手法所蕴含的强烈情感,并体会到文中"我"的感受,读出了真情实感。

不足之处:拓展说话目标没有达到。教学时,我虽然注意培养学生的说话训练,让学生仿照课文写法,以填空的形式完成说话训练,降低了说话难度,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知识面较窄,只有少数学生能完成。或许可以继续设计你还了解北京的什么?课件出示收集的北京风景图片及有关的资料,介绍北京美丽的风光。通过补充材料,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北京,弥补学生知识面窄的缺陷,使学生能够完成说话训练,更能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延续。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