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培训>>文章内容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书心得
发布时间:2019-03-2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施婷婷

《科学究竟是什么》这本书是科学教育理论书籍的经典之作,在书中,科学的本质在不经意间自然流露,理论不显乏味枯燥,恰是平实生动,让我也在不经意间对科学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第一章“什么是科学内容”通过讨论科学问题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及不同学科问题的区别与联系,对科学研究的特点进行总体的论述。第二章“科学的过程究竟是什么”首先从整体上对科学研究过程各步骤及其相互关系系统介绍,然后讨论科学过程的教育价值。第三章是对科学过程中的“假说”环节进行详论。第四章是对科学过程中的“观察”环节,也是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进行讨论。第五章“科学离不开逻辑”。第六章主要澄清科学知识相对真理性的正确含义。第七章集中讨论“科学与人文的关系”这个热点问题。第八章专门讨论目前大家比较关注的“自主建构与科学探究的关系”问题。

下面是我的三点感悟。

一、有感于科学精神

 一个教师掌握了什么是科学能把科学知识讲活;掌握了科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差异,能教好科学这门课程;而掌握了科学的精神,教学中才有可能得心应手、灵活主动、游刃有余!回味自己的教学,只觉汗颜;好多时候,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面对生成的问题,连自己感到一知半解,困惑不已。看来只有不断的给自己注入科学的真源,辨清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同时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才无愧于科学老师的这个充满挑战与荣耀的称号。

二、有感于课堂中的矛盾

“兰本达教授多次建议在学具的设计中要注意挑起矛盾”。

学具的设计中挑起矛盾固然重要,但是,教学环节中铺设矛盾,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例中,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当验证的结果出现了意外,就会提出新的猜测,再根据新的猜测制定验证方案进行验证,最终找到了大家要的答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张老师又指出:留给小学生的应该是封闭性的问题。一般情况一节课,只能围绕着一个“概念体系”进行。教师在科学课的讨论中应多问“证据呢?”“根据呢?”而少问“为什么?”小学中低年级的科学课,应多进行观察,少进行解释。

三、有感于科学探究的指导策略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有效的科学探究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作者我们反思分析了现有科学探究学习价值取向存在的认识误区,进而探索构建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提出教师在指导探究活动时要注意显性指导与隐性指导相协调。所谓显性指导指教师的言语鼓励、启发、课堂组织策略的应用等,隐性指导则指隐含在活动流程的设计,活动材料的结构中能暗示学生、启迪学生思维的指导。为提高探究学习活动的效率与价值,教师在重视显性指导的同时要更注重隐性指导的策略。

读了《科学究竟是什么》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关于科学究竟是什么?我没有从书里找到一个标准答案,可是我却有了新的理解:科学就是用真理来熏陶学生,科学教育就是用思想和方法去武装学生,科学教育就是用我们的每个40分钟给学生亲近科学、走进科学、体悟科学的空间。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