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科教学>>数学>>计划总结>>文章内容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19-02-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吕倩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吕倩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情分析
    二(3)班和二(4)班学生大多数学生喜欢数学学习积极性较高 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共同探讨少数学生基础知识差, 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本学期我打算继续抓好基础知识教学,力求使他们能在快乐中学习

2、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教学

   1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2单元. 《时、分、秒》  

    4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     6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

   3单元.《认识方向》           5单元.《分米和毫米》

   7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

   8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

   

    在两个领域综合教学

   9单元.《期末复习》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册内容的教学,要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1.知识技能方面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与位置;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知道可以用算盘表示万以内的数;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联系已有的对四则运算的认识和相关的计算经验进行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和三位数的加减笔算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加减估算;联系对乘、除法的认识和计算表内乘、除法的经验,探索并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能正确计算简单的有余数除法。能认识钟表,认识时分秒,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钝角。在教学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断则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给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他三个方向,会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进一步积累平面图形的学习经验。

3)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用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相关的数据,进一步感受标准对于分类的意义,体会数据的价值。

 

2、数学思考方面

1) 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方法以及数的大小的理解,提高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2)使学生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的加减法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等计算过程中,加深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不断提高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应用加减运算,有余数的除法,认识时、分、秒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分析数量关系、选择解题思路的经验,进一步增强有根据、有条理进行思考的意识,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使学生在认识分米和毫米,认识方向,认识角和直角,以及相关的测量、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进一步体会现实空间的位置关系,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相应物体的联系,不断增强直观思考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5)使学生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分类,体验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3、问题解决方面

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的认识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方法,从生活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用学习的四则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借助摆学具或画图等方式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在描述物体方位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画图和口头描述相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分类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一般方法。

3)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与同学合作,能有条理的交流自己的想法与做法,不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4)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学会在表达前整理、在倾听后思考,逐步增强评价与反思意识。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使学生在探索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和验算方法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3)使学生在进行四则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培养发现错误能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4)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1.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求商方法。

    2、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及验算方法,发展估算的策略。

    3、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

    1、能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会比较角的大小。

    四、教学措施
    1.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提倡学法的多样性,注意聆听学生的心声
    3.重视课堂练习的设计,练习要进行整合和筛选
    4.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综合应用

    五、教学具准备

       米尺、直尺、钟面模型、计数器、算盘、角的模型、小圆片若干个、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学进度

     

时间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

2.18-2.22

1

   一 . 有余数的除法

4

2.25-3.1

2

   二.  时、分、秒

4

 3.4-3.8

3

   认识方向、测定方向

4

3.11-3.15

4

   整数、千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

4

3.18-3.22

5

   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

4

3.25-3.29

6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求近似数

3

4.1-4.5

7

   五. 分米和毫米

3

4.8-4.12

8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

4

4.15-4.19

9

   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4

4.22-4.26

10

   三位数加法的笔算(进位)

2

4.29-5.3

11

   三位数加法的笔算(进位)

2

5.6-5.10

12

   三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

2

5.13-5.17

13

   三位数隔位退位减法的笔算

4

5.20-5.24

14

   七. 角的初步认识

3

5.27-5.31

15

   八.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

3

6.3-6.7

16

   综合实践:了解你的好朋友

1

6.10-6.14

17

   期末复习

4

6.17-6.21

18

   期末测试

4

6.24-6.28

19

   学期末工作安排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丽华新村第三小学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